内页banner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北京萨尔笛科技有限公司

电 话:010-82895362

传 真:010-82894577

邮 箱:imaging@scientificimagin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1705

从热噪到纯净:制冷相机与普通相机的成像原理差异解析

2025-05-23 17:36:27
71次


 制冷相机与普通相机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制冷技术降低传感器温度,这一设计直接导致两者在成像原理、性能表现、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具体对比:

一、核心原理:是否控制 “热噪声”

普通相机

· 无主动制冷技术:传感器(CCD/CMOS)工作在室温(约 20℃~35℃)或略高温度下。

· 热噪声显著:长时间曝光或高温环境下,像素单元因热运动产生大量 “暗电流”(无光照时的电子噪声),导致画面出现明显噪点、色彩偏移甚至伪信号,尤其在弱光场景(如夜景、天文)中成像质量大幅下降。

· 设计目标:优先满足便携性、响应速度和日常光照下的成像需求,牺牲低光性能。

制冷相机

· 主动制冷技术:通过热电制冷(TEC)、液氮制冷、斯特林制冷等方式,将传感器温度降至 **-40℃至 - 100℃以下 **。

· 抑制热噪声:低温环境下,传感器暗电流大幅降低(可降至普通相机的 1/100 甚至更低),配合低读出噪声设计,实现长时间曝光下的高信噪比成像,适合捕捉极微弱光信号(如星轨、单分子荧光、红外辐射)。

二、关键性能差异

维度

普通相机

制冷相机

暗电流

高(室温下约 10 e⁻/ 像素 / 秒)

极低(-95℃时可低至 0.001 e⁻/ 像素 / 秒)

信噪比(SNR)

弱光下显著下降(如 ISO 6400 时噪点明显)

弱光下保持高信噪比(可支持 ISO 100 万级曝光)

动态范围

通常 10~14 位(如手机相机 12 位)

高达 16~20 位(如科学级冷 CCD 相机)

长时间曝光

易过热,曝光通常<30 秒(如普通单反)

支持数小时曝光(如天文相机曝光 1 小时以上)

光谱响应

主要覆盖可见光(400~700nm)

可扩展至红外 / 紫外波段(如 InGaAs 红外探测器)

三、应用场景:日常记录 vs 专业探测

普通相机的典型场景

· 日常摄影:人像、风光、短视频等,依赖环境光或补光设备。

· 消费电子:手机、运动相机、监控摄像头(非专业夜视场景)。

· 特点:追求成像速度、色彩还原和用户体验,对弱光性能要求较低。

制冷相机的专业场景

1. 天文与空间观测

· 拍摄星系、超新星等极弱光源,需长时间曝光且无热噪声干扰(如ATIK 全新设计的制冷 CMOS 相机 ChemiMOS,零安培辉光和低噪声设计,也可提供数小时的曝光时间

2. 科研与医疗成像

· 荧光显微: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

· 医学检测:低剂量 X 光成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需高灵敏度探测器)。

3. 工业与安防检测

· 红外热成像:锂电池缺陷检测、电力设备故障预警(制冷型 InGaAs 相机可识别 0.1℃级温度差异)。

· 智能交通:夜间高速车牌识别(外触发模式下配合地感线圈,准确率超 99%)。

4. 极端环境探测

· 卫星遥感、深空探测器

四、物理结构与成本

普通相机

· 结构简单:仅含传感器、镜头、电路模块,体积小(如手机相机厚度<1cm)。

· 成本低廉:消费级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适合大众市场。

制冷相机

· 复杂制冷系统

· 内置热电制冷器(TEC)+ 散热模块(如风扇、水冷),或配备液氮罐、斯特林制冷机(体积可达普通相机的 5~10 倍)。

· 部分需真空环境。

· 高成本:科学级产品价格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工业级制冷相机通常在 10 万~50 万元区间。

五、总结:如何选择?

· 选普通相机:若需求为日常拍照、短视频、常规监控,优先考虑便携性和性价比。

· 选制冷相机:若从事弱光成像、高精度检测、科学研究(如天文摄影、医学显微、工业缺陷分析),需通过制冷技术突破普通相机的物理极限。

 

一句话区别:普通相机记录 “看得见的世界”,制冷相机捕捉 “看不见的信号”—— 从日常光影到宇宙暗弱辐射,两者的定位如同 “家用手电筒” 与 “专业探测器” 的差异。

 

 

 

来源:DeepSeek    


标签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010-82895362

网址:https://www.scientificimaging.cn

邮箱:imaging@scientificimagin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1705